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川普普丁突襲會面 歐洲憂「淪為歷史腳註」 烏克蘭恐失守?#川普 #普丁 #烏克蘭戰爭 #俄羅斯 #歐洲局勢 #澤倫斯基 #阿拉斯加峰會 #烏克蘭...

圖片

川普開戰印度!50% 高關稅懲罰俄油交易 莫迪會低頭嗎?印度#俄羅斯 #石油 #川普關稅 #莫迪 #普丁 #全球油價 #能源戰爭 #印度經濟 #...

圖片

【亞洲抗中聯盟擴大】印度與菲律賓聯手南海軍演挑戰升溫|中國與俄羅斯攜手反制 #南海軍演 #印度 #菲律賓總統 #印太戰略 #中國崛起 #印度海軍...

圖片

川普要鮑威爾下台 聯準會獨立性蕩然無存?

圖片
全球經濟界近日熱烈討論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美國總統川普大辣辣抨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決策「愚蠢」並要求降息,令外界擔心中央銀行的決策可能會被政府的政策牽著鼻子走。 根據經濟預測顧問公司 T.S. Lombard 的經濟學家柏金斯 Dario Perkins 的分析,這種所謂「財政主導」( Fiscal Dominance ),也就是中央銀行的決策可能會被政府的財政政策牽著鼻子走的新時代,很可能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他指出,過去 30 年來,全球普遍接受央行必須獨立的原則,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像 1970 年代那種政策混亂與通膨失控的狀況重演。 當初這麼做的邏輯也很好理解,就是要把貨幣政策跟政治人物的利益分開,避免選舉前短期的刺激經濟措施影響到物價穩定。這套做法成果顯著,也被認為是後來全球經濟穩定,也就是所謂「大緩和時代」 Great Moderation )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最近疫情後,美國經濟居然平穩軟著陸,照理說應該是央行獨立性最大的勝利。 不過問題來了,儘管成效明顯,各國央行最近卻越來越感受到政治壓力。例如川普就常常公開攻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於是引發了大眾對下一任央行主席可信度的擔憂。 川普一方面堅稱他的關稅政策成功壓低通膨,另一方面卻不斷要求聯準會降息,甚至怒罵鮑威爾是 “Too Late Powell” 、 “stupid” ,還說他應該辭職。更誇張的是,他還私下威脅要撤換鮑威爾。 但鮑威爾並沒有屈服。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強硬回應說,「部分商品的價格上漲,是因為關稅增加。」這是鮑威爾難得公開點名反擊川普政策。他並強調說,「聯準會是獨立的,我們的決策來自數據,而不是政治評論或選舉壓力。」 這番話讓外界鬆一口氣,也再次凸顯央行獨立性的關鍵。鮑威爾說得很清楚,「獨立的中央銀行制度一直以來對大眾很有幫助,只要這個制度還有效,就該被尊重並繼續運作。」 但 Perkins 認為,這種政治壓力背後的問題絕對不是單純的個人恩怨,而是根深蒂固的。有人開始懷疑,過去低通膨的成功並非央行特別厲害,而是運氣特別好罷了,因為當時全球化快速發展,加上人口結構的有利變化,才讓通膨維持在低水準。 另外,央行為了應付金融危機,開始使用非常規的政策工具,比如量化寬鬆,這也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特別是現在 QE 的結果,導致央行本身蒙受巨大虧損,原本可...